|
氧化性杀菌剂和非氧化性杀菌剂发表时间:2025-02-26 22:36 氧化性杀菌剂和非氧化性杀菌剂 氧化性杀菌剂和非氧化性杀菌剂是两类不同的化学物质,它们在杀菌原理、主要成分、特性以及应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杀菌原理 氧化性杀菌剂: 主要通过氧化作用杀灭细菌。 通常作用于细菌的蛋白质外壳,使其变性,从而导致细胞的死亡。 也可以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结构或细胞内核酸,进而达到杀菌、消毒、脱臭的目的。 非氧化性杀菌剂: 不依赖氧化反应来实现杀菌效果。 通常通过吸附细菌分泌的重要生物分子和细胞壁等形式,使细菌和病毒丧失生长能力和活力。 也可以渗透到细菌内,通过络合作用破坏细菌蛋白质特别是呼吸酶的结构,抑制细菌内的正常新陈代谢,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二、主要成分 氧化性杀菌剂: 常见的包括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次氯酸钠、氯气、臭氧、二氯异氰尿酸钠、氯异氰尿酸、优氯净、强氯精等。 从名称上看,很多带“氯”的都是氧化性杀菌剂。 非氧化性杀菌剂: 主要包括醛类(如甲醛、戊二醛)、氯代酚类及其衍生物、有机锡化合物、异噻唑啉酮类、有机氯和有机溴化合物、季铵盐、酰胺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皂甙类化合物以及挥发油类等。 非氧化性杀菌剂又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杀菌剂主要是靠渗透到细菌体内或者在水中水解后与细菌的某些组分形成络合物沉淀达到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目的。 三、特性 氧化性杀菌剂: 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可以杀灭各种病原菌、细菌等微生物。 常被应用于卫生清洗、医疗卫生等领域。 但由于其气味刺激、易挥发等原因,需要严格控制药剂用量。 外观一般为固体粉末或片状。 杀菌速度快,处理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影响相对较小,微生物不易产生耐药性。 受水中有机物、硫化氢和亚铁离子等还原物质的影响较大,受pH值的影响也很大。同时,分散渗透和剥离效果较差。 非氧化性杀菌剂: 相比氧化性杀菌剂更为安全,无毒残留和污染等隐患。 不仅可以有效杀菌消毒,还可以在不破坏水源和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使用。 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环境清洁、医疗等领域。 外观一般为液体。 杀灭效果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对沉积物或粘泥具有渗透和剥离作用,对硫化氢、氨等还原物质影响较小,受pH值的影响也很小。 处理成本高于氧化杀菌剂,水中的微生物容易产生抗药性。 四、应用 氧化性杀菌剂: 适用于饮用水、循环冷却水、环境消毒、食品保鲜、除臭、医疗器械消毒等多个领域。 特别适用于强化消毒要求的环境。 非氧化性杀菌剂: 在水处理领域,用于工业冷却水系统、油田回注水系统等的杀菌处理,防止微生物污染和腐蚀。 在医疗领域,用于医疗设备、手术室和病房的清洁消毒,保障医疗环境安全。 在食品工业中,用于食品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防腐处理,延长食品保质期。 还应用于日化产品(如洗涤剂、防冻液、洗手液等)、涂料与油漆等领域,防止产品在使用或储存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 综上所述,氧化性杀菌剂和非氧化性杀菌剂在杀菌原理、主要成分、特性以及应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选择哪种类型的杀菌剂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和需求进行决定。 下一篇缓蚀阻垢剂配方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