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共治、发展共享,长三角唱响“协奏曲”|图说改革新变化发表时间:2024-08-14 14:01来源:中国环境APP 生态共治、发展共享,长三角唱响“协奏曲”|图说改革新变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在“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中提及“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 放眼长三角区域,这里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动其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2018年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更是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三角迈向高质量发展,在生态环境领域也不例外。2019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成立。示范区横跨沪苏浙,毗邻淀山湖,位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 在面积接近230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内,绿色是最鲜明的底色。今年,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的第5年,示范区内有哪些新变化?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无论是探索建立标准、监测和执法“三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还是实践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发展进程中,能洞察长三角区域的整体治理观——“生态共治、发展共享”。 在长三角区域,生态共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一图梳理,看长三角区域在水、气、固废等不同领域协同治理的关键内容。 云帆高张,乘风破浪。 就在《决定》发布一周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举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其中,“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是重点内容之一,共提出17项重点任务。 在《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引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办公室印发了《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2024年工作重点》,围绕3个方面细化了54项重点举措。 详情见下图↓↓↓ 长三角区域绿色发展“路线图”清晰明确,崭新的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